网千万易科技网

娃们乐开花AI医学影像企业遭遇商业化难题机器人

网千万易科技网 0

本报实记者 陈杨 记者 曹学平上海报道

2018年初创企业数量达到顶峰,与机器人对话,2019年资本寒冬,与卡通人合影,2020年“批证年”,个个玩得不亦乐乎。举报/反馈,经历了一轮浪淘沙的AI医学影像企业再次获得市场关注。刚刚过去的8月里,深睿医疗出手并购依图科技的医疗板块,推想科技向港交所递表,拟香港主板上市。

亿欧智库发布的《2021年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0年开始,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融资进程明显加快,B、C以及D轮的企业占比明显增加。2021年6月,药品监督管理(NMPA)颁布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。随着行业规范初步建立,未来产品审批速度将加快,AI医学影像市场逐步规范化。

不过,上述报告显示,现阶段AI医疗影像的院端付费渗透率为4.5%-7%。

谈及AI医学影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机构的关注点,安德医智BioMind董事长梁伟民在接受《经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我想归根结底一是看应用场景的覆盖程度,二是产品的应用价值,三是能不能给多数的医院赋能。我觉得这个衡量的标准会越来越清晰。未来不是公司决定市场价值,而是公司的产品决定未来的价值。”

持续烧钱

自AlphaGo战胜世界冠军棋手李世石后,人们对人工智能似乎不再陌生。在各类垂直行业中,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、金融、商业、教育和安防等领域渗透较多,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占比最,达到22%。另据沙利文咨询的统计预测,2019年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7.2亿元,2024年将超过60.6亿元,2016-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2.75%。

由于影像数据的相对易获取性和易处理性,“AI+医学影像"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。据行业统计,2020年人工智能医疗公司共计129家(不包含以基因检测技术为主的企业),其中医学影像领域的公司数量最多,达55家,占人工智能医疗公司总数的42.6%,涉及的疾病领域包括肺、眼科、心血管、脑等。

而“烧钱”是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。

在有消息称依图医疗被深睿医疗收购之前,其母公司依图科技曾两度上市受挫。招股书显示,依图科技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6871.89万元、3.04亿元、7.17亿元和3.81亿元;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11.66亿元、-11.61亿元、-36.42亿元和-12.99亿元。截至2020年6月末,依图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超过72亿元,资产负债率达252.28%。

具体到医疗方向,招股书显示,截止到2020年6月,依图科技在智能医疗临床决策平台、数据平台和管理平台等相关研发项目已累计投入2.09亿元。而2018年、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,依图科技在医疗健康应用场景实现的收入仅为9.91万元、559.73万元和562.67万元。依图科技称,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尚未实现规模化商用,报告期内收入规模不,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小。

母公司上市中止,“输血”失败,或是依图医疗成为“弃子”的重要原因。

而除了依图科技,今年先后提交上市申请的科亚医疗、鹰瞳科技、推想科技也如出一辙。招股书显示,2019年和2020年,鹰瞳科技收入分别为3041.5万元和4767.2万元,年内亏损分别为8713.9万元和7962.6万元;推想科技收入分别为662.2万元和2,770.2万元,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4.02亿元和5.87亿元;科亚医疗收入为116.7万元和70.9万元,年内亏损分别为5392.5万元和4.87亿元。

科亚医疗招股书指出,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和医院合作的科研服务。其核心产品深脉分数在获得AI首证后,还没有产生任何商业化营收,未来实现更的商品化营收,还需要在研发成本和市场推广上继续加投入。

场景为王

截至2021年7月,国内已经有15款产品通过了NMPA三类医疗器械审批。《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》的数据显示,现阶段AI医疗影像的院端付费渗透率为4.5%-7%。如果说“三类证”是AI医学影像企业迈入商业化的敲门砖,“应用场景”则被认为是产品落地下一个难点。

肺结节检测是当下AI医学影像领域相对最集中和成熟的产品。易凯资本执行董事沈煜霄以此举例,“如果你胸不舒服,用一个只针对肺结节的AI产品一筛查,发现没有肺结节,接下来就没招了。因为你的产品只针对肺结节,是不是肺炎、肺慢阻这些都不知道,这就是场景薄弱的体现。”

梁伟民告诉记者,除了高效完成重复的工作,AI医学影像产品更被期待缓解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、基层医院影像科医生匮乏、水平参差的问题。辨别肺结节对于基层医生来说难度不,原本靠医生花10分钟做出判断变成AI花1分钟得出结论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,但对于病人不多的基层医院而言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。而检出结节之后,是不是肺癌,要不要做下一步处理,是要做手术还是可以不用管它,才是临床最重要和医生最需要的信息。

梁伟民认为,当下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原因在于AI产品本身的限性。“CT能做的疾病可能有成百上千几百种,AI只判断出了10种、8种,就想去落地,我觉得是停留在想象的空间里。假如AI能给出一个辅助诊断的结果,并且这个结果的准确率和医院水平一致,基层医院买一个AI产品,就相当于引进了一位最顶级医院的医生,医院的购买意愿和落地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。”梁伟民说。

除了做全单位的疾病图谱、给更多医生赋能,覆盖多系统、建立产品平台也是当下头AI医学影像企业提高场景适配度的方向。今年5月,数坤科技提出“数字人体”的概念,计划整合“数字脑”“数字心”等各个位的数字化产品,形成“数字人体”基础设施。推想科技坚持走“一横一纵”,“横”向覆盖癌症、心脑血管、传染病、创伤疾病等全位影像诊断,“纵”向覆盖疾病临床全流程。安德医智则提出在2023年前完成全身系统影像AI辅助诊断和多病种辅助决策产品的全面布。

沈煜霄表示,未来的AI医学影像产品可能是一个“苹果手机”,针对乳腺、胸、头颅的疾病都在一个产品上。“这样的产品进到影像科,是解决整个系统性的问题,其场景应用的丰富度要高很多。医院影像科包括临床科的接受程度肯定和只针对肺结节的产品不同。”

数据之战

目前,多数获得三类证的AI产品还没有达到精确诊断的级别。沈煜霄认为,主要的原因在于数据。当下,多数算法模型开源,企业之间没有绝对的壁垒,数据作为机器学的“老师”,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AI产品的天花板和AI公司的护城河。

一方面,“地级市医院的老师教不出天坛医院、华山医院的学生”,高度精准的数据无疑都来自于三甲医院的高年资医生。但沈煜霄表示,实际上,与顶级医院合作的难度较,分公司还是通过一些熟悉的临床医生专家或影像医生来获取数据,“比如说这家医院拿个几百例,那家医院拿个几千例。”他认为,这样的数据不仅可能不具备续航力,无法连续、动态地获得,其标准化程度可能也有所差别。

“当数据来源于很多不同的医院,可能是诊断能力参差不齐的医疗机构时,某种程度上并不会因为数据量的积累而带来产品质的变化,反而有可能会降低诊断能力的平均水平。”沈煜霄说。

另一方面,数据的维度也决定了“学”的成果。北京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,当下AI公司获取的主要是医学影像数据,其数据量庞、增速快且标准化程度高。但在临床上,病理数据才是医生诊断的金标准。“如果在数据维度中加入病理数据,并且把影像数据里的一些指标,比如恶性肿瘤的形态和病理数据相结合,最终产品诊断的正确率一定是高于只做影像数据模型的。”沈煜霄说。

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,数据获取和标注是所有AI企业最的成本来源之一。今年6月,NMPA颁布的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指出,数据收集需考虑数据来源的合规性和多样性、数据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、数据质控的充分性和有效性。应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考虑数据安全问题,包括上市前设计阶段和上市后使用阶段。

而随着今年9月《数据安全法》的实施,AI医学影像公司在数据获取和使用上的成本也会进一步提升。“过去可能有灰色的分,但现在到了立法的层面,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数据,数据脱敏完全不完全,数据流出有没有经过医院许可,数据安全和病人隐私怎么保护,是每个企业都避免不了的课题。”梁伟民说。

(编辑:阎俏如校对:燕郁霞)

佳能相机黑天怎么拍星星和夜空

尼康怎么连接相机传照片

remote怎么连接索尼相机

合肥去哪鉴定是不是古董

心语字画装裱多少钱一副

翡翠上的东西怎么清洗干净

在广州卖玉石怎么样赚钱

快手直播撒鱼卖货怎么样

沈阳正规网站seo优化

标签:ai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 推想科技 医学影像 依图科技 沈煜霄